“都别动,警察!”今年5月22日晚,昌平区一处平房院里突然一阵躁动。十几名民警鱼贯而入,控制住院内的嫌疑人。赵磊光打开一辆大货车的后门,灯光一晃,大红色改装油罐连接着盘曲的油管映入眼帘。闻着扑面而来的柴油味,赵磊光踏实了,又一个非法储存倒卖成品油的黑窝点,端了!
赵磊光,北京市公安局环食药旅总队环境支队四中队副中队长,一名守护北京绿水青山的环保警察。
在成为环保警察之前,赵磊光当过10年交警,每天面对的就是来来往往的车和人。本以为这次“跨界”会很难适应,没成想,当交警积累的技能却让他这个环保警察“新兵”找到了突破口。
无论是倾倒填埋垃圾、盗采矿产资源,还是非法储存售卖汽柴油,都离不开车。要说查车,没人比交警更在行。
去年2月一天凌晨,一辆大货车在城区一处刚刚修好的立交桥绿化带旁停下,车斗缓缓抬升,将满载的建筑垃圾倾倒而下。不一会儿,第二辆、第三辆货车如法炮制。垃圾被倾倒在路边,三辆大货车扬长而去。
“太嚣张了!”看着监控画面,警察很快明白了嫌疑人胆大妄为的原因——三辆车都遮挡了号牌。
车辆没有号牌,监控也成了“睁眼瞎”,怎么查?“让我试试。”当时刚来支队三个月的赵磊光毛遂自荐。查套牌、遮挡号牌,是赵磊光当交警时的看家本事。
通过观察监控画面,赵磊光敏锐地发现这三辆车都有一些不易察觉的细微特征:第一辆车灯有些歪,第二辆车灯一明一暗,第三辆车夜间行驶安全灯在车身一侧并排装了3个。另外,三辆车倾倒垃圾的时间间隔很短,应该就是从同一个工地出来的,在路上也是前后相继行驶。
赵磊光花了一天一夜时间,从案发现场一个探头一个探头地往回倒,追踪这三辆车都出现过的点位,一直追查到十几公里外的一处工地。最终,工地雇用大货车司机非法倾倒垃圾的违法行为被查实,行政部门据此进行了高限罚款处罚。
这是赵磊光转型环保警察后,第一次发挥专长破了案。由此,他也为办理环境类案件开辟了一个“以车查案”的新思路。
“流动加油车”曾让同事挠头。一些违法人员从外地低价购进柴油,把货车加装油桶改造成“油罐车”运输存储,再将小客车改装成“流动加油车”,从“油罐车”取油后,四处流窜非法加油。这种案子,同样是不好找车。
赵磊光同样利用自己追踪车辆的技能,锁定一辆“流动加油车”后,通过监控视频一路追着它找到“油罐车”,再从“油罐车”开枝散叶,巡线追查进货渠道和其他“流动加油车”。只要找到一辆车,就能串联起涉成品油犯罪的上下游网络。
在短短一年半时间里,赵磊光迅速成长为环境领域的业务骨干,参与破获案件4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50余名。
熟识的同事说,赵磊光其实有点“洁癖”。可他坚定地选择了与泥泞崎岖的山路、臭气熏天的垃圾、黏腻污秽的油垢为伴。
赵磊光还记得,第一次办理非法倾倒垃圾案件后回到家,可爱的小闺女一如往常扑到他怀里迎接,紧接着捏起鼻子问:“爸爸,你身上什么味儿啊?”他这才意识到,在黑垃圾填埋场待了一天,鼻子早已麻木,根本闻不出自己身上呛人的气味。
正是因为身处这样的环境,赵磊光才更深刻地认识到环保警察的价值。“我们今天办一起案子,成绩不在当下,而是为了十年二十年甚至更久以后的天更蓝,水更清。我愿意用身上的脏换来北京的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