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全国大规模小麦机收已结束,部分小麦主产区的收获进入扫尾阶段。这个三夏,总台记者在河北辛集,记录了一位小麦专家的特殊麦收。为什么说特殊呢,因为在他的麦田里,种植的都是来自全国的小麦品种,这些品种今年的产量如何?一起去看看。
三夏的大忙时节,每天天一亮,小麦专家郭进考就会出现在河北辛集的马兰农场,他要观察小麦育种田里2000多份试验材料的长势,记录数据,选出试验田里的小麦“优等生”。
先前培育的“优等生”,每年收获时都能交出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像郭进考培育的小麦良种“马兰1号”就曾创下过亩产863公斤的单产纪录,现在,交答卷的日子又到了。
郭进考在马兰农场的试验田里,成规模种植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小麦良种,他要让农民自己来选择心目中的“良种”。
河北省连续11年粮食产量超过700亿斤,但人均水资源量只有300多立方米,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500立方米的“极度缺水”标准。近两年,郭进考把科研力量投入小麦根系发展的培育,他培育的小麦品种可以深入地下2.5米到3米,吸收并有效利用地下土壤中蕴含的水分。
河北省小麦专家指导组组长郭进考:过去河北省小麦用水量是120个亿,现在大体是60个亿,水下降了一半,产量由亩产不足200公斤,提高到现在亩产400多公斤。水少用了一半,产量翻了一番。
“马兰1号”新突破
据了解,“马兰1号”去年成为列入农业农村部主推河北省唯一的小麦新品种,去年推广种植500多万亩,是河北推广最快的小麦品种之一。就在距离马兰农场不远的石家庄晋州市周家庄乡,种植了四千亩“马兰1号”,这也是郭进考培育的良种第一次交到农民手里种植。
一大早,周家庄开始收割小麦,测产也随之开始。来自中国科学院、山东、河南、北京以及河北当地的小麦专家,分别对“马兰1号”小麦测产编组,大家都在期待最终的结果。
在测产之前的几天,石家庄连续出现了40摄氏度的高温天气,小麦水分蒸发很大,这无疑会对测产结果产生影响。不止如此,测产过程中,意外也发生了。
由于收割机行进速度太快,收割过程中出现了比较严重掉籽,这也会造成减产。随着农机手调整收割速度,测产继续。
现场实打实收专家组组长河南农业大学教授郭天财:我们扣除千分之一的杂质,最后平均亩产是767.10公斤。大面积方亩连片能超过750公斤,这个产量是可喜可贺的。
听到公布的数字,郭进考很满意,这次测产的是晋州农民自己种出的“马兰1号”小麦,面积在100亩以上,而且成方连片,实现了“从专家试验田到百姓生产田”的新跨越,在郭进考看来,小麦单产纪录,只有农民自己创造的才能作数。
河北省小麦专家指导组组长郭进考:它能带动大面积生产,可复制、可学习、可利用。现在粮食安全单产提升行动,小麦就是亩增产在30公斤左右。如果按这个水平提高,我们完全可以推动实现粮食单产提升行动这个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