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每日动态 >

北大姚洋:美国所挑起的地缘政治风险促使中国企业“走出去”

第十五届夏季达沃斯论坛(以下简称“夏季达沃斯”)于6月25日—27日在大连召开。6月25日,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南南学院执行院长姚洋在夏季达沃斯现场接受记者专访,并针对民企纾困、中企出海、地方政府财政“解渴”等内容作出解答。

从过去四十多年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来看,民营企业崛起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同时,民企一直也是国民经济的创新主体。针对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大背景下,如何给民企纾困,给民企解绑,让民企重拾信心?对此,姚洋对记者表示,“最重要的还是要把短期的经济增长‘打’上去。”

“如果绝大多数企业当前的环境并不是太好,或许对未来生存也不会有太大的信心。”姚洋表示,当下最重要的问题是需求不足。我国一季度GDP实际增长速度为5.3%,但名义增长速度只有4.2%,说明物价水平在往下走。在这种情况下民企很难有信心,所以最重要的是让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转正,同时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也要再高一点,当达到1%—2%的水平或会让市场更有信心。

此外,姚洋还提到,当前中国企业正加速向海外转移。他解释道:“世界经济中心的转移是有规律可循的,当前世界经济中心转移到中国大陆,也就轮到中国企业‘走出去’了。但同时也是由于美国所挑起的地缘政治问题,促使我国的企业不得不转移,从而加速中国企业向外转移。”

除民营企业外,地方政府也面临财政“解渴”问题。回顾此前,在2023年7月24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制定实施一揽子化债方案”,其中提到了“以时间换空间”的建议。具体措施包括中央政府发行国债置换地方债、地方政府发行特殊再融资债券置换隐性债务,以降低利息负担、拉长债务期限。

那么,备受关注的地方债置换计划,是否真正能解地方政府财政上的“渴”?姚洋对此表示,“这次化债并不是债务置换,而是要求各个省份需要自己解决债务问题。虽然个别省份也开始用长期国债来置换短期的商业性债务,但我国金融机构不能再期待有一次2014年那样的债务置换。如果这类机构仍大量购买地方国债,可能也会承受损失”。

但姚洋也提到,不能把所有责任都推到政府身上。如果地方政府已经很难了,且化债的所有成本都由地方政府承担,地方政府可能变得更加困难。因此,相关部门还是要有“一揽子化债方案”来解决地方政府的债务。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