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复活纸上城
“宽甸六堡”展览馆。
前所古城。
小夹河长城遗存。
鸭绿江畔,虎山峭立。万里长城拔地而起,直上峰顶。
1990年10月23日,新华社向世界发布:“我国长城考古又有新的重大发现:明万里长城东端起点在辽宁丹东鸭绿江畔的虎山。”从此,教科书中对于“明代万里长城东起山海关”的表述被改写。
辽宁长城逾千公里,西北接壤内蒙古,西南连通河北山海关,东则直至国境线。除了虎山长城,辽宁还有最古老长城之一的烧锅营子燕长城、“世界奇观”九门口水上长城、“最美古长城”西沟长城、保存完好的“山海关外第一城”前所长城……
可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辽宁长城很“低调”,没有太多存在感。
如今,随着长城调查不断深入、长城保护观念深入人心,辽宁长城一点点揭开面纱,从尘封的历史中走进现代生活。
寻踪鸭绿江
虎山长城,依山就势,蜿蜒北去。
“虎山位于鸭绿江与爱河的交汇处,本身就是一处天堑。”顺着丹东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文博科科长李辉手指的方向望去,鸭绿江入海口依稀可见。
据《明史·兵志》记载,万里长城“东起鸭绿,西抵嘉峪”。不过,关于东起点究竟在鸭绿江的何处,学界却一直众说纷纭,先后提出凤城说、九连城说、老边墙说、虎山说、古楼子说等。
1990年,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冯永谦奔赴丹东,主持明长城东端起点的考古调查。后经考古发掘,终于确认,丹东市东北方向12公里处的虎山,就是明长城的东起点!
具有如此重大意义的虎山长城,为何长期以来一直被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一路走,一路寻找答案。
抚顺新宾满族自治县小夹河村,坐落大山深处。站在河边,抚顺市博物馆原馆长肖景全指向河畔高山,“这里以天然峭壁和木柞墙为长城,峭壁上还存有敌台痕迹。直到2007年,我们才发现这处长城遗迹。”
以峭壁、木柞墙为长城?
“对!”肖景全向记者释疑,“你们从北京来,看的大多是当年天子脚下的长城,自然修得好。长城修到我们辽东段,就没那么多经费了。但辽东人民很聪明,修筑长城时充分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依靠山险、水险,用上石墙、土墙、木柞墙、壕沟,共同构筑完整的综合防御体系。”
果然,攀山而上,一条石块路出现在眼前。肖景全告诉记者,“这在明代可不是路,而是一堵数米高的石墙,天长日久,已经坍塌。”
“我们这儿有长城吗?”当年,看到有专家来村里找寻长城遗迹,沿途村民眼中常闪烁疑惑。确实,辽东镇的多段长城在历经风霜后已经残败,甚至有些段长城只存在于过往的走向示意图中。
起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一场长城保护修缮活动,拉开了辽宁大规模发掘与保护长城的大幕。
1984年7月,北京日报、北京晚报联合八达岭特区办事处等单位发起“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活动。修缮保护长城的热潮很快传到了辽宁。当年11月,辽宁省12家新闻出版单位就向全省发出修缮长城的倡议,引起极大反响,超过千万元善款汇入。
与时间赛跑,为后人留下长城!1986年4月,辽宁省宣布,九门口长城修复工程动工。不久后,虎山长城开始发掘、修复。
经过修复,辽宁境内多处长城遗迹从古老的地图中重回人们的视野。
如今,隐匿在茂密树林中的小夹河长城烽火台,每一块石头上都清晰标注了编号,向人们讲述着这段历史。
内外是一家
丹东凤城市叆阳城,是明代一座边堡,至今仍存一处护关台。扒开护关台下的泥土,随处可见陶瓷碎片。李辉挑出两块,说:“看,明代的。”
接过瓷片,凤城市文化旅游事务服务中心主任高兴东解释道,眼前这两条山谷是沟通女真部落与古道的。近年来,古道附近发现大量明清时代的陶瓷碎片,那是当年此处人们往来及生活的痕迹。
印象中,长城只是用来防御的工程。其实,在古代实际生活中,长城也是秩序的守护者。
辽东镇长城,就构建了这样一种秩序:游牧和渔猎民族在长城外放牧打猎,农耕民族则在长城内耕种,两个民族通过长城的关口进行贸易。
小小瓷片,仿佛是打开时光隧道的开关,一幕互市场景在我们脑海中闪现——万历三年,明朝在叆阳城堡开市了,市集上好不热闹,女真人带来了人参、貂皮、松子、木耳等土特产,换回粮食、布、盐、铁器、瓷器等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
明代近300年历史,辽东镇长城沿线出现了多个互市。通过贸易,长城两侧的人民各取所需。
“清朝时期就明确提出了‘长城内外是一家’。”辽宁省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专班专员肖新琦告诉记者,长城也是维护往来秩序的保障。
夏夜,九门口长城下,一场民族文化精品节目展演正在举办。《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草原欢歌》……一曲曲动听的民族之歌,响彻长城内外。
不远处,京哈高速改扩建工程九门口隧道的工地上,工人们正加班加点。未来,高速公路将从长城脚边经过,客流与物流继续提速。
而古老的长城,一如既往,欣慰地注视着关内关外大流通的繁荣景象。
新时代铸城
在古代,长城曾司防御之职;千年后,长城更多地凝聚起民族精神。
在本溪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灯光亮起,一幅巨大的抗联战士群像浮雕映入眼帘,带观众穿越回当年的林海雪原。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东北义勇军义无反顾地投入到保家卫国的滚滚洪流中,筑起一道“血肉长城”。抗日英烈杨靖宇带领东北抗日联军在辽宁长城沿线坚持战斗,留下“抗联从此过,子孙不断头”的铮铮誓言。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从虎山长城脚下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战场。虎山附近的山顶上,仍保存着当年的防空观察所。虎山长城下游,鸭绿江上的跨江断桥依然矗立,让人们不敢忘记那场战斗之惨烈。
长城沿线的一处处坐标,见证着保家卫国的长城精神。
硝烟散去,山河重振。新时代,在辽宁,长城精神体现在哪儿?
在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重点项目——东北亚边疆历史文化博物馆建设现场,记者看到,工人们头戴安全帽加紧施工。距此一个多小时车程的另一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项目——“宽甸六堡”展览馆主体建筑已经竣工。
到2023年底,辽宁省13个长城沿线市都出台了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宽甸六堡”展览馆、叆阳城遗址展示今年下半年即将对外开放。
背倚燕山余脉,远眺浩瀚渤海。绥中县锥子山下的永安堡乡长城游客中心也即将开放。绥中县考古和文物保护中心副主任王建华清楚地记得,40年前,正上小学六年级的他将省吃俭用攒下的1元钱郑重交到老师手中,只为响应修缮长城的倡议。
“这1元钱,就像在我心中播下了一颗种子,一辈子都和长城在一起。”王建华希望,更多年轻人来看看辽宁长城,在他们的心中也播下同样的种子,让长城精神代代相传。
扫码观看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