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9月17日,时任北京市副市长的陈昊苏,与家人一同参加在八达岭举办的“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社会赞助活动。陈昊苏与夫人抱着三岁的小儿子,在长城上留下了一张珍贵的合影。这张温馨的家庭合影,被他选作了自己的古体诗集《继志集》的封底照片。
陈昊苏是陈毅元帅长子,1984年7月,北京晚报发布“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社会赞助活动启事时,他还在丰台区委工作,就已经关注到这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一个月后,陈昊苏担任北京市副市长,正好负责文教卫体方面的工作,与“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社会赞助活动结下了不解之缘。
当时,“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社会赞助活动发起两个月,得到了全国各界人士、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的赞助。那一天正是社会赞助修复的八达岭长城第一、二期工程胜利竣工。新修复的八达岭北七城台和北八城台,经有关部门验收,工程合格,恢复了原有的英姿,巍峨壮观。这两座城台自那天起开始接待游人,游人可登上海拔887.6米的北八城台,俯瞰八达岭全貌。八达岭两座城台的顺利修复,是全国人民献给国庆35周年的一份厚礼。
“‘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社会赞助活动40周年了,我的小儿子也已经43岁啦!”时至今日,82岁的陈昊苏依然能清晰地回忆起40年前的情景。那是一个晴朗的早晨,参加活动的嘉宾们一起登上了长城。站在绵延起伏的长城之上,人们心中涌起对这一伟大遗迹的深切情感。“不到长城非好汉”,毛泽东同志的这句词,荡漾在每个人的心间。“站在长城上,我对儿子说,你今天第一次登长城,将来你长大了,要当好汉呐!”陈昊苏指着诗集上的照片,充满深情地回忆着幸福的瞬间。
“当时,北京晚报与八达岭办事处发给北京市政府一份报告,我印象很深刻,就是说这个活动办的时间不过几个月,就已经有了非常好的效果,我们都很高兴,觉得爱护长城,修复长城,把长城开发成为全国人民共同向往的文化旅游胜地,这个工作是非常有意义的,一定要给予热情的支持。”此后,陈昊苏便时常关注这一活动的进程,给予各方面的支持与帮助。
陈昊苏对“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社会赞助活动的支持,不仅体现在工作上,更体现在个人情感上。他很快以个人名义向活动捐款,为修建长城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长城总是萦绕在他心间,也成为了人与人之间的纽带。“我记得那个时候,有两位青年受到这一活动的感召,说要徒步,从山海关一直走到嘉峪关。我当时也给他们鼓励。我说,当我们中国人在这片山川热土上进行活动的时候,我们总能够联想到历史上在这里曾经发生过的事情,我们从先人那里继承了爱国的精神,共同建设一个伟大的国家。现在我们也是通过这些活动,使长城这一历史遗产焕发光辉。”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也是中国面向世界的名片。陈昊苏在负责外交事务时,也充分注意到了这一点。“当时,有一位东欧的国家领导人来访,对长城很感兴趣,我便与他一同游览了长城。他问了许多关于长城的问题,我也向他介绍了‘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这一社会赞助活动,他也非常赞同。”
“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社会赞助活动的影响,不仅跨越了空间,也跨越了时间。三年之后的1987年4月13日,慕田峪长城举办中日友好慕田峪长城马拉松接力赛。日本代表团名誉顾问、日本船舶振兴会会长笹川良一,也为修复长城捐赠五百万日元。陈昊苏代表北京市向笹川良一先生赠送了邓小平同志“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题词的复制品和荣誉证书。“我曾与日本代表团一同在长城上漫步,欣赏长城壮丽风景,留下了美好的记忆。”陈昊苏回忆道,“我记得走到居庸关附近,那时长城脚下还有农家居住,代表团的友人便饶有兴趣地驻足观看,大概是觉得这一场景很有田园气息。我也对他们说,将来等你们再来长城的时候,一定会有更美丽的风光。”
深受父亲的影响,陈昊苏写作诗词已有数十年。在他的诗集中,长城始终是一个重要的主题,每每都能勾起他的豪情,情动于中,诗兴生发。最近他为纪念“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社会赞助活动40周年特作诗词一首:
修我长城大作为,时空跨越感春回。
中华固本山川秀,世界维和日月辉。
故垒蓝天同壮丽,新征好汉共腾飞。
首都风范神州敬,万众一心振国威。
陈昊苏与长城最深切的缘分,就是从40年前“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社会赞助活动举办的那天开始。长城,是他心中永远的风景,“我们的祖国,就像长城一样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将会永远存在,走向光明的未来。长城,永远是中国人民不断进取的精神象征,所以,我们的前程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