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每日动态 >

应急总医院科普时间:强降雨过后 饮食安全牢记“五要五不要”

强降雨过后,紧接着而来的高温高湿天气成为了新的健康挑战。这样的环境极易滋生细菌、病毒等微生物,从而增加肠道传染病和各类食源性疾病的风险。为了保障大家的饮食安全,避免“病从口入”,应急总医院消化内科兼感染性疾病主任、主任医师刘晓川提醒大家,要做好“五要五不要”的食品安全指南,希望大家都能牢记。

一、要妥善储存食物

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食物的安全储存显得尤为重要。首先,选择一个干燥、通风且清洁的储存环境是关键。潮湿的角落或密闭空间容易成为霉菌滋生的温床,因此应避免将食物存放在这些地方。

对于易腐食品,如肉类、海鲜、奶制品及部分蔬菜水果,它们的保鲜期相对较短,更易受到细菌侵袭。因此,这类食品应当尽快放入冰箱或冷冻室内。在存放时,应确保冰箱内的温度维持在适宜范围,即冷藏室温度不超过4℃,冷冻室温度则应在-18℃以下。这样的低温环境能有效抑制细菌繁殖,延长食物的保鲜期。

此外,定期检查冰箱温度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环。使用冰箱温度计可以帮助我们准确掌握冰箱内部的温度状况,一旦发现温度偏离正常范围,应及时调整冰箱设置或进行维修,确保食物始终处于安全的储存环境中。同时,注意食物的摆放顺序和密封性,避免交叉污染和水分凝结,也是妥善储存食物的重要措施。

二、要细致处理生鲜食材

在处理肉类、海鲜等生鲜食材时,务必遵循严格的清洁与分离原则。首先,使用专门的清洁工具与盆具,避免生熟食材交叉污染。肉类需仔细冲洗表面血渍,必要时可浸泡片刻后轻柔搓洗,确保无血水残留。海鲜类则应仔细检查并去除不可食用部分,如内脏、鱼鳃等,这些区域往往是细菌滋生的温床。清洗后,用干净的吸水纸或布轻轻吸干水分,再进行下一步烹饪准备。此外,处理完生鲜食材后,立即用肥皂和流动水彻底清洁双手及操作台面,防止细菌传播。通过这样的细致处理,可以有效降低食源性疾病的风险,保障餐桌上的每一份食物都安全无忧。

三、要严格执行生熟分开原则

在烹饪的每一个环节,生熟食材的分开处理是确保食品安全的关键。首先,家中应备有至少两套砧板、刀具和容器,一套专用于处理生食,如生肉、海鲜、未经烹饪的蔬果等;另一套则专门用于处理熟食及可直接入口的食物。在切配食材时,务必按照生熟分开的原则进行操作,避免使用同一套工具处理不同类别的食材。

此外,烹饪过程中,生食与熟食的存放也应严格区分,确保它们不会相互接触或汁液交叉滴落。对于已烹饪完成的熟食,应及时用干净的容器盛装,并尽快食用或妥善冷藏保存,以减少细菌滋生的机会。通过这样的细致管理,我们可以有效防止生熟食材之间的交叉污染,为家人筑起一道坚实的食品安全防线。

四、要确保食物煮熟煮透

在高温高湿的天气下,食物中的细菌繁殖速度加快,因此,确保食物煮熟煮透是预防食源性疾病的重要措施。对于肉类,特别是猪肉、牛肉等红肉,应确保内部温度达到至少74°C(即中心部分呈现均匀的灰棕色,无生肉粉色),以彻底杀死可能存在的细菌和寄生虫。海鲜类食材同样需要充分加热,直到外壳变色、肉质紧实,以消除潜在的海鲜中毒风险。蛋类则需煮至蛋白和蛋黄完全凝固,避免溏心蛋等未完全煮熟的食用方式。

此外,在烹饪过程中,应使用食品温度计等工具来精确测量食物的内部温度,确保达到安全标准。同时,避免频繁开盖查看食物熟度,以免温度骤降影响杀菌效果。对于需要二次加热的食物,也应确保加热至足够的高温并维持一段时间,以杀灭可能重新滋生的细菌。总之,只有确保食物煮熟煮透,才能有效保障我们的饮食安全。

五、要科学合理地补充水分

在高温高湿的天气下,人体通过排汗来散热,容易导致体内水分大量流失,因此及时补充水分至关重要。建议市民尽量选择煮沸后的白开水或正规渠道购买的矿泉水作为日常饮用水源,这些水源经过处理,能够有效杀灭或去除大部分致病微生物,保障饮水安全。

在饮水时,应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以免加重心脏和肾脏的负担。同时,注意不要等到口渴时才喝水,因为口渴已经是身体缺水的信号。对于运动或户外活动后大量出汗的情况,可以适当补充一些淡盐水或运动饮料,以补充体内流失的电解质和能量。

此外,还要警惕“水中毒”的风险,即短时间内大量饮水导致体内电解质失衡。因此,在饮水时要控制好量,避免过量饮水带来的危害。总之,科学合理地补充水分是保持身体健康、预防食源性疾病的重要一环。(文中配图来源网络)

一、不要吃霉变食物

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食物极易受潮霉变,产生对人体有害的毒素。一旦发现食物表面出现霉斑、颜色异常变深或散发出刺鼻的异味,这些都是食物霉变的明显标志,应立即将其丢弃,切勿心存侥幸尝试食用。霉变食物中,特别是谷物、坚果及干果类,可能含有高浓度的黄曲霉毒素,这是一种已知的强致癌物质,长期摄入会显著增加患肝癌等恶性肿瘤的风险。

此外,霉变食物中的毒素不仅存在于霉变部分,还可能通过食物组织扩散至看似完好的区域,因此仅凭肉眼观察去除霉变部分并不可取。为了自身和家人的健康,我们应时刻保持警惕,遵循“宁弃勿食”的原则,坚决拒食任何霉变食物,从源头上切断食源性疾病的传播途径。

二、不要吃过期食品

在享受美食的同时,我们不可忽视食品包装上那些关键的信息——生产日期与保质期。它们如同食品的“身份证”,是保障我们饮食安全的重要防线。高温高湿的环境加速了食品中微生物的繁殖速度,即便是看似完好的食品,一旦超过其保质期,也很可能已经发生了不可见的变质。

因此,每次购物或准备食用前,请务必仔细查看食品包装上的生产日期与保质期标识。对于即将过期或已经过期的食品,无论其外观如何诱人,都应坚决拒绝食用。因为过期食品中可能含有大量有害微生物及其毒素,这些物质进入人体后,轻则引起腹痛、腹泻等症状,重则可能危及生命健康。

此外,我们还应注意食品的储存条件,避免将食品置于不适宜的环境中加速其变质过程。通过科学合理地管理食品保质期,我们能够有效降低食源性疾病的风险,守护自己和家人的饮食安全。

三、不要在路边摊随意就餐

在享受美食的愉悦时刻,我们同样不能忽视食品安全的重要性。路边摊,以其便捷与多样的选择吸引了众多食客,但其背后的卫生隐患却不容忽视。高温高湿的天气下,细菌、病毒等微生物更容易滋生,而路边摊往往缺乏严格的卫生管理和监督,食材的新鲜度、来源渠道以及加工过程都可能存在不可预知的风险。

因此,为了自身健康着想,我们应尽量减少在路边摊就餐的次数。在选择就餐地点时,应优先考虑那些持有有效卫生许可证、环境整洁、操作规范的餐馆。这些餐馆通常会对食材进行严格筛选和储存,确保烹饪过程中的卫生标准,从而降低食源性疾病的风险。同时,我们也应提高自身的食品安全意识,不随意购买和食用来源不明的食品,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饮食环境。

四、不要暴饮暴食

在炎炎夏日,面对美食的诱惑,我们往往难以自持,但暴饮暴食却是对胃肠健康的一大威胁。高温天气下,人体为了散热会加速血液循环,使得胃肠道的血液供应相对减少,消化功能自然减弱。此时,若大量进食或食用过于油腻、辛辣的食物,无疑会给胃肠系统带来沉重的负担,容易导致消化不良、腹胀、腹泻等不适症状。

因此,我们应当时刻保持理性,合理安排饮食。尽量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新鲜蔬果、粥品等,它们既能提供身体所需的营养,又不会给胃肠带来过大压力。同时,注意控制食量,避免过量进食,保持七分饱的状态最为适宜。此外,定时定量进餐也是维护胃肠健康的重要原则,避免长时间饥饿或暴饮暴食的极端行为。通过科学合理地安排饮食,我们能够有效降低食源性疾病的风险,享受一个健康愉快的夏天。

五、不要忽视个人卫生

在食品安全这场无声的战役中,个人卫生习惯是至关重要的一环。高温高湿的天气下,细菌、病毒等微生物更加活跃,稍有不慎就可能通过我们的双手、口鼻等途径侵入体内,引发疾病。

因此,无论是在处理食材还是进食前后,我们都应严格遵循个人卫生规范。首先,勤洗手是关键。使用流动水和肥皂彻底清洁双手,特别是处理生肉、海鲜等食材后,以及如厕、咳嗽、打喷嚏后,都要及时洗手,以去除手上的细菌、病毒和污垢。

其次,在人群密集或通风不良的场所,佩戴口罩也是有效的防护措施之一。它能够有效阻挡空气中的飞沫、尘埃等有害物质,减少呼吸道疾病的传播风险。

此外,保持厨房环境整洁,定期清洁消毒炊具、餐具和储物容器,也是个人卫生习惯的重要体现。通过这些细致入微的举措,我们能够大大降低食源性疾病的风险,为家人和自己筑起一道坚实的健康防线。

专家介绍

刘晓川,应急总医院消化内科兼感染性疾病科主任,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技术擅长:从事临床医疗工作20余年,在消化系统疾病,如胃食管反流病、胃十二指肠溃疡病、急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炎性肠病、慢性便秘、肝硬化、脂肪肝、消化道出血、幽门螺杆菌感染等诊治方面有丰富的经验。特别是在胆道疾病如结石或肿瘤引起的梗阻、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及食管、胃和大肠早癌和癌前病变的诊疗方面有较深的造诣。在消化系统危重和疑难病,如重症胰腺炎、消化道大出血休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黄疸、腹水、腹痛、腹泻、消瘦等诊治方面也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胃肠镜检查及内镜下治疗方面技术过硬,胃肠镜操作10000例以上,超声内镜、内镜下胆胰疾病的相关ERCP技术(如内镜下胆管取石、胆管放置支架解除胆道梗阻等),熟练掌握胃肠息肉、腺瘤、早癌的内镜下治疗;消化道大出血的内镜下止血;消化道狭窄的内镜下扩张及放置及取出支架;内镜下经皮胃/空肠造瘘术;胃石的内镜下碎石;内镜下取食管、胃肠异物等。

学术兼职: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消化病学分会委员、北京整合医学学会介入诊疗转化医学分会常务委员、北京医学会消化分会委员、北京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内镜分会委员、北京医师协会消化内镜分会理事、北京医师协会内镜超声医师分会委员。

学术科研:承担院级和参加省市级科研项目9项,获部级科技二等奖,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及核心期刊论文20余篇。主编及参编论著3部。

出诊时间:周二、周四上午

策划:融媒体中心

作者:莫鹏

审核:刘晓川

监制:彭雪征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