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届全球碳定价会议近日在北京召开。此次会议由国际金融论坛(IFF)、欧洲碳定价工作小组和保尔森基金会共同举办。与会嘉宾来自国际能源署(IEA)、欧盟和美国能源部门,以及中国可再生能源领域领军企业和清华大学等高校,共同探讨了实现可持续能源转型过程中面临的关键挑战和机遇。
国际金融论坛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祝宪致辞说:“在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关键时刻,让我们秉承合作与创新的精神;让我们致力于推进关乎人类生存的可持续能源解决方案;让我们致力于为子孙后代创造一个更加可持续的地球。”
与会人士一致认为,中国、美国、欧盟等全球主要经济体只有通过积极合作,才能高效应对气候变化挑战,顺利实现全球能源转型及温控目标。合作而非对抗竞争,才是通往构建全球零碳能源结构并提供有效解决方案的关键路径。
国际金融论坛副主席、欧洲碳定价工作小组主席、法国前财长埃德蒙·阿尔方戴利说:“在我看来,没有什么比中欧美三方就这一重大问题展开讨论更重要的了。如果没有美国、中国和欧洲之间的密切合作,人类将无法打赢应对气候变化的战争。”
国际能源署可再生能源市场和政策高级分析师哈米尔·巴哈尔在主旨发言中高度赞扬中国在推动全球能源转型和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所做出的重大贡献。他说:“中国的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已经占全球总量的40%以上,中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投资最高,为推动全球能源转型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呼吁各方应以更积极的态度,加大对可再生能源部署方面的投资力度,共同推动全球能源结构的绿色转型。
中国可再生能源领域的领军企业代表也在会上发言。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战略管理中心总经理谢天博士表示,光伏发电的成本已经大幅下降,到2050年,光伏发电的成本将比煤电低76%,比核电低73%,比陆上风电低15%。谢天说,随着中国可再生能源和储能技术持续大规模部署和应用,中国有望在2028年提前实现碳达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