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每日动态 >

副中心来了“博士团”!28家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设立

漕运年代,通州是京城“东大门”,大运河上万舟骈集;2003年,通州开通地铁,吸引了很多年轻人来此落脚;而今迈入城市副中心时代,通州的吸引力更是逐年提升,越来越多的人才来到大运河畔筑梦扬帆。

记者从通州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了解到,围绕数字经济、现代金融、先进制造、商务服务、文化旅游、现代种业六大重点产业体系,城市副中心目前共设立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8家,引进培养博士后人才56人,这些精英人才主持或参与科研项目已达百余项,申报专利80余项。

位于大运河西侧的碧水再生水厂。中国水环境集团供图

在华美孚泰公司,邸博士(右)正在和同事做实验。本报记者 陈强摄

中农富通的苏博士和他培育的“南瓜王”。 本报记者 陈强摄

一座地下再生水厂的奇迹

地上是湖面、公园、科普馆,地下是一系列大型净水设备,这样的污水处理厂您见过吗?位于大运河西侧的碧水再生水厂就是这样一座“地下工厂”,移入地下后,不仅日处理能力从10万吨提升到了18万吨,出水标准也提升了两个等级,而占地面积反而从220亩压缩到了110亩。

城市副中心正在建设国家级绿色发展示范区,碧水再生水厂的变化正是副中心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缩影。工厂地面部分,集人工湿地和园林为一体的景观公园免费开放,占地7万余平方米,与居住区仅一街之隔。

成功把再生水厂移入地下,靠的是中国水环境集团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顶尖技术。这家公司2014年在通州成立,研发核心团队工程技术中心有10多位博士。其中一位博士叫江乐勇,现任工程技术中心副总经理。他非常自信地对记者说:“碧水厂是原创技术替代国外技术、国内首例原地不停产改扩建的下沉式再生水厂。处理后的高品质再生水能实现100%回用。”

今年31岁的杨慎华,是中国水环境集团成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后进站的一位博士。他的目标很明确:“希望自己跟着北京工业大学彭永臻院士研究了7年的污水处理新技术,可以尽快在副中心落地。”他毕业于北工大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的自养生物脱氮技术、生物膜厌氧氨氧化技术,可以进一步帮助再生水厂提升处理效率、节省占地面积、降低能耗消耗,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引进一个人发展一个产业

需要3个成年人才能围抱住的南瓜您见过吗?前不久,中农富通园艺公司巨型南瓜迎来丰收,总共有10多个,每一个都是几百斤的“大块头”。最大的一个直径超过1.3米,重量达到660斤,打破了中农富通的培育纪录。

这10多个“大块头”,全都由苏彦宾博士亲自培育。苏博士已经在中农富通工作了9年,曾经那个刚刚迈出校门的帅小伙,经过3000多天风吹日晒,现在已是一副农民模样——皮肤黝黑,上身穿红色半截袖,下身穿着深棕色大裤衩,脚踩一双拖鞋,腿上好多蚊子包。

说起农业,苏博士打开了话匣子。“培育巨型南瓜,种子是关键。”他说,巨型南瓜种子通过先进的太空育种方式培育,经过多年技术革新。中农富通的种子可以让南瓜结得更多、长得更大。9年辛苦没白费,除了巨型南瓜,苏博士还培育出了飞碟南瓜等多个“赏食兼用”的品种。

为什么要培育这么多种南瓜呢?中农富通园艺公司相关负责人陈小文也拥有博士学位。她说,每年有近2万人次游客来园子里进行休闲观光,很多都是亲子家庭,巨型南瓜、飞碟南瓜让孩子们看着新奇,方便博士们给孩子科普农业知识。此外,这些南瓜通过后期加工,还可以成为工艺品长期保存,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陈小文说,中农富通公司一直非常支持人才在农业科研领域“挑大梁”“当主角”,力争开拓“引进一个人才、带动一个团队、支撑一个项目、发展一个产业”的局面。2017年以来,在博士等高学历人员团队的带领下,公司平均每年能拿到100项专利,而在2014年之前,公司只有10余项专利。

“双导师制”让人才企业双赢

参加工作后,高校导师可以继续在理论基础、实验经验上提供指导,企业的高级工程师也可以在项目现场进行针对性教学。这样的培养方式您羡慕吗?

通州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是促进产学研结合的有效载体,是催生企业创新发展动能的有效途径。通过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等高校深入对接,所有进入到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人才,都能享受“双导师制”,避免博士们陷入“实践经验不足”的被动境地。

在“双导师制”的帮助下,很多博士已经在副中心创造了令人瞩目的业绩。进入中农富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年半的王鑫梅博士,现在已经成功拿到9项专利,并在国家级创新方法比赛中获奖;进入良安科技博士后工作站短短半年多的徐文静博士,成功为企业解决了数据传输加密难题……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已成为副中心推动高精尖产业项目落地、培育发展新动能的重要平台。

华美孚泰是一家注册在通州的石油工程及技术服务商,主要从事页岩油气、致密油气领域相关研究及工程技术服务工作。公司副总经理郑锋说,科研成果从实验室研究到实用领域,需要长时间的智力、人力、财力投入,这个过程被业内专家称为“达尔文死海”。博士后工作站“双导师制”让人才企业双赢,相当于为科研创新插上了翅膀,帮企业飞跃“死海”。

博士寄语副中心

希望通过我们的科研力量,在副中心建设更多的绿色低碳标杆再生水厂,更希望这些顶尖技术、理念可以推广到全国乃至全球更多地方。

——中国水环境集团工程技术中心副总经理 江乐勇

副中心多河富水,环境优美。进入博士后工作站后,我把家安在了通惠河畔。希望我们的新技术,可以让这座蓝绿交织的城市更美丽。

——中国水环境集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 杨慎华

现代种业是副中心六大重点产业之一。希望广大游客都能喜欢我们培育的巨型南瓜、飞碟南瓜。

——中农富通园艺公司技术创新研究院工程师 苏彦宾

我虽然是副中心居民,但因为工作性质,要经常全国各地出差。希望能有更多机会,了解副中心的历史与未来。

——良安科技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 徐文静

观看视频请扫二维码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