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每日动态 >

北京4.5万部小区“老电梯” 纳入“每月一题”集中治理

朝阳区京师园小区的20部电梯开始试点电梯“一梯一码”监管;卧龙小区13部老旧电梯陆续换新,政府补贴七成左右资金……今年以来,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以接诉即办“每月一题”为抓手,与住建等部门协同联动,集中治理,出台多项举措加强老旧电梯安全监管。

据了解,北京居民住宅电梯保有量约15.5万部,其中使用时间15年以上的老旧电梯4.5万部,近三成的居民住宅电梯已“老龄化”。

资料图

探索电梯智慧监管模式

本月,京师园小区里的每部电梯内外都张贴了一张二维码。只见一张长方形的标识上,左侧写有“电梯编号”,右侧是蓝色二维码。这是市市场监管局主动探索,试点实施的电梯“一梯一码”智慧监管模式。如今,京师园小区里的20部电梯都张贴了北京市电梯智慧服务平台标识。

记者用手机扫描标识上的二维码,首页就显示出电梯使用单位和维保单位的应急救援电话以及电梯困人救援指引。此外,这部电梯的基本信息、单位信息、检验信息均清晰可见。

“一梯一码”对电梯的安全监管起着重要作用。记者了解到,以往,维保人员通过纸质记录电梯日常保养信息,现在仅需扫描二维码,完成人脸识别、位置定位验证后,即能进行现场维保,并在线上传维保照片和视频。执法人员也能通过该系统后台调阅检查,实现全过程非现场监管。

居民住宅电梯“老龄化”是许多小区面临的问题。市市场监管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处处长张碧海介绍,北京市电梯保有量已达到31万部,其中,居民住宅电梯15.5万部,占比达一半,其中使用时间15年以上的老旧电梯4.5万部,也就是说近三成的居民住宅电梯已“老龄化”。年初,“居民住宅老旧电梯安全监管”被纳入“每月一题”集中治理。

张碧海透露,今年,“一梯一码”监管将逐步在全市电梯推广,预计年底前8万余部15年以上老旧电梯将全面覆盖。

因地制宜筹措更新资金

“老龄化”的电梯需要设备更新,但钱从哪儿来?

朝阳区建立住宅老旧电梯修理改造更新救济机制,以“政府鼓励,分类实施”为原则,针对住宅专项维修资金未缴纳或缴纳不齐全的住宅电梯实施资金补助,鼓励物业或者居民自筹一部分资金,政府补助一部分资金,共同解决老旧住宅电梯更新难的问题。

建于1997年的卧龙小区,电梯投入使用近20年,电梯故障率高。“有一次,电梯突然坏了,电梯里面一下黑了,真是吓一跳。”小区213号楼居民常祖珍说。

“电梯老化是老问题了,居民打12345热线投诉比较集中。”大屯街道办事处副主任胡颖坦言,由于该小区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缴纳不足无法提取,无法筹集电梯更新资金,电梯更新一度停滞。

今年,朝阳区市场监管局主动对接物业公司和小区居民代表,通过资金补助推动老旧电梯更新。有了七成左右的救济资金,居民参与的积极性很高。胡颖介绍,小区正在推动13部老旧电梯更新,目前已有7部电梯完成更新投入使用,4部已经完成安装正在调试,剩余2部将于9月启动更新。

除了朝阳区,各区也因地制宜出台相关措施,支持居民住宅老旧电梯更新改造,比如海淀区将老旧电梯更新纳入接诉即办主动治理资金,西城区设立老旧电梯更新奖励资金。

为支持应急情况下使用住宅专项维修资金更新电梯,市市场监管局还会同市住建委制定了相关工作指引,将于近期出台。指引实施后,使用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将更加顺畅。

志愿者参与老旧电梯隐患排查

出台创新举措的同时,安全评估、专项抽查等也同步跟上。

张碧海介绍,今年以来,市市场监管局深度挖掘12345热线数据,针对诉求集中、问题隐患突出的居民住宅老旧电梯,对2100部居民住宅老旧电梯进行了安全评估、400家电梯维保单位的维保质量进行抽查、190家电梯使用单位安全管理抽查。

聚焦电梯故障频发、投诉举报多等突出问题,市市场监管部门引导电梯商会成立17支志愿服务队,开展老旧电梯隐患排查、电梯安全知识等宣传,推动“主动治理、未诉先办”向“共商共治、不诉自办”深化。

下一步,市市场监管局将继续以接诉即办“每月一题”为抓手,联合住建等部门,通过强化监督执法、联合监管、智慧监管等一系列措施,压实电梯使用单位和维保单位安全主体责任,提高电梯安全管理水平和维护保养质量。同时,对电梯维保单位开展安全教育和培训,提升电梯维保人员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