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小饭碗”承载“大民生”。
明天是重阳节,北京晚报将再次推出“养老在北京”调研报告。在去年“京城养老大调研”的基础上,今年聚焦老年餐桌,关注京城各区养老助餐服务新举措。
今年,中央财政安排3亿元引导资金,支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北京市继续完善助餐服务体系,推动城六区51家400平方米以上养老驿站转型升级、开办社区餐厅,鼓励社会餐饮企业参与养老助餐。截至目前,建成运营的养老助餐点已覆盖全市四分之三的城乡社区,提供助餐服务2788万人次。
老人究竟需要怎样的助餐服务?养老助餐点又有哪些新趋势?记者兵分多路,先后奔赴全市数十个点位,深入了解各区办“食”事的具体举措,倾听老人们对于助餐服务的真实想法。
在调研报告中,可以看到丰台区绘就“美食地图”,助力老人轻松找到周边的银发美食;西城区“父母食堂”推出定制菜肴,满足老人的个性化需求;东城区将老年餐桌升级为“全龄友好”,让养老资源和社区居民互惠共赢;海淀区鼓励大院大所内部食堂开门共享,打造普惠多元的助餐体系;石景山区推动社会化餐饮企业参与助餐,老人品尝到更多可口美食;昌平区科学选址合理布局,确保中央厨房辐射周边助餐点;朝阳区积极破解“最后100米”难题,动员各方力量送餐上门;大兴区在送餐之余,还为老人提供理发、助浴、代购等服务……
一组组细致翔实的数据,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案例,一句句反映需求的呼声,既能为养老助餐行业发展提供实践经验,也能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在调研报告刊发同时,北京日报客户端也将上线“养老在北京”视频系列报道。通过镜头语言,直观呈现各区办“食”事的优秀案例和创新做法,并围绕老人最关心的助餐服务覆盖范围、菜品质量、价格水平、配送效率等问题展开讨论,畅所欲言说“食”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