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精神病学》杂志在线发表的一项大型长期研究结果表明,白细胞染色体末端的端粒较短可能预示着痴呆风险增加。
研究人员表示,它们与较小的大脑总体积和白质体积有关,这有助于身体处理信息,并且可能是未来大脑健康的预测指标。
端粒相当于鞋带帽,旨在防止染色体复制时磨损或散开而导致编码 DNA 丢失。
研究人员指出,每次细胞分裂时,染色体都会复制,端粒也会稍微缩短,因此端粒已成为细胞衰老和年龄相关疾病风险的有希望的标记。但关于端粒长度和大脑健康的研究却很少。
为了进一步探索这一点,他们利用英国生物银行的数据来研究白细胞的端粒长度与痴呆风险之间的潜在关联,包括阿尔茨海默氏病和血管性痴呆,以及总脑容量和局部脑容量。
英国生物银行是一个大型生物医学数据库,包含 2006 年至 2010 年间注册的约 50 万英国人的深入遗传和健康信息。
通过分析入组时采集的血液样本来测量白细胞端粒长度。这些数据适用于当时年龄在 37 岁至 73 岁之间的 439,961 人(平均年龄 56 岁)。
在近 12 年的平均监测期内,1,551 名参与者(0.4%)被诊断患有阿尔茨海默病;767 名(0.2%)患有血管性痴呆;5,820 人(1.3%)患有其他类型的痴呆症。
数据分析揭示了白细胞端粒长度与随后的痴呆风险之间存在显着关联。
考虑到性别和年龄后,与白细胞端粒最长的参与者相比,白细胞端粒最短的参与者被诊断为痴呆症的可能性高出 14%,被诊断为阿尔茨海默病的可能性高出 28%。